近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公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严格评审,并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批准,学院13个项目获批立项,入选项目数量为近年最多,入选项目涉及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2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11项。自建校以来,学院共70个项目获批立项。
交响乐《中国故事》(项目负责人张小夫)
《中国故事》是为中国民乐双独奏组合与大型管弦乐团而作的交响音画套曲,创作意象是源于那些脍炙人口、劳动人民世代口传心授的中国传统民歌,整台音乐会由10部独立的交响音画作品结构而成。
作品为交响音乐形式注入了浓浓的中国声音、中国情怀和中国特色,双独奏中国民乐质朴、动情、细致入微的宣叙和咏叹,将立体化的重塑作品的音乐形象,构建出完整的叙事情节,并以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对话和交互,多侧面的情感抒发和深层开掘,与大型交响乐团的协奏共同扩展作品的表现深度和厚度,也为中国民乐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探索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民族管弦乐《颂·江南》(项目负责人王云飞)
民族管弦乐《颂·江南》由浙江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创作和研究中心创作,以江南文化为宏观题材,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文化符号为子题材,以从古至今的历史更迭为脉络,融民歌、戏曲、民族民间音乐等元素为一体,是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鲜活时代气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歌颂当今中国万千气象,彰显大国风范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
独奏曲《山兮·水兮》(项目负责人徐艺芳)
《山兮·水兮》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虚实映衬、动静对比等表现手法,勾勒“山”与“水”的各类景态与气质,以临摹传统文化中的诗境、画境、乐境,追溯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作品通过现代作曲手法,将山水这一经典意象赋予时代内涵与气韵,借“旧景”抒“新情”,借由音乐的隽永之美、豪迈之情,承载创作者对祖国盎然生机、繁荣昌盛的冀望和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期许,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和美好时代的赞美,对从古至今华夏璀璨文明的累累硕果和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奋斗之志的歌颂。
独奏曲《铭》(项目负责人张咏音)
作品以抗日战争中白洋淀“雁翎队”的事迹为刻画典型,生动描绘了抗战时期这支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的队伍。乐曲铭记、弘扬英雄主义精神,赞颂爱国情怀,并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独奏曲《锦绣》(项目负责人魏思骏)
在多元音乐共同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民族器乐如何屹立在世界音乐之林是众多作曲家与演奏家所要肩负的重要命题。独奏曲《锦绣》由学校王云飞教授创作,作品取材于中国民族音乐素材,将中国民间乐种的旋法与现当代创作技术有效结合,通过竹笛这件乐器来展现其所承载的音乐意蕴,传播具有深远意义、深刻思想的中国文化。
歌曲《宋韵流芳》(项目负责人解本康)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宋代诗词是宋韵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声乐套曲《宋韵流芳》融文学性和音乐性为一体,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宋代诗词经典与音乐相融合,在展现宋代绚烂的诗词文化和宋人高超的风骨精神的同时,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阐释人文价值、树立文化自信。
歌曲《西湖赋》(项目负责人金瑶)
作品《西湖赋》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诗词与音乐不同艺术形式的完美契合。全曲描写了“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曲院风荷”等诸多西湖景致,该赋中多用典故,辞藻华丽,结尾又流露出景色依旧、人事已非、物换星移的感慨。同时以民族管弦乐队伴奏,更能突显作品的民族特色。其地域风格、民族风格鲜明,准确把握浙江地区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将民族声乐与民族器乐两者融为一体,具备良好的可听性与学术性,以当代视角描绘西湖之万千气象,抒发诗人之万千情怀。
歌曲《竹枝词》(项目负责人解本康)
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声乐艺术审美追求与文化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演唱上的风格韵味是中国声乐发展所需求的。这首作品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结合,既保留了原诗的古典韵味,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与活力。
民乐小合奏《曙光》(项目负责人王云飞)
作品《曙光》以“良渚文化”为题材,以民乐小合奏为演奏形式,其间加入特色乐器水具、口笛及女高音,在不同的音乐段落展现良渚文化中祭祀、劳动、生活的场景。音乐保持“水”文化的气质,江南音乐的意韵,但也不失古老、神秘的气息,以小见大的回溯古老的良渚文化。
民乐小合奏《千秋》(项目负责人盛秧)
《千秋》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师法自然,将万千生机的景象融入音乐之中,以此向天地万物表达最高的敬意,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作品。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崇尚,以及对先贤智慧的传承和对未来的期许。作品传递了对先人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鼓励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与精神,迎接未来的挑战,继往开来,永远前行。作品以自然为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传递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念。
室内乐《四季之秋舞》(项目负责人张泽艺)
《四季之秋舞》是一部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创作的室内乐作品,由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张泽艺创作,作品曾获浙江省音乐舞蹈节银奖。这部作品是作者“四季”系列的第三部,用“秋天的舞蹈”这一意象描绘了秋日大地多彩的样貌和积极的情感状态。
重奏曲《意象瓯绣》(项目负责人宁涛)
《意象瓯绣》以中国传统艺术“瓯绣”为核心题材,深入挖掘并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韵味。全曲以四个独立的乐章为主线,以“小结构”“大内容”的构思,将温州地区的《对鸟》《叮叮当》等民歌素材以及风雅宋韵的音乐曲调与西洋钢琴五重奏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作品结构精巧严谨,音乐语言张弛有度。纵观整首作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体现了新时期文艺工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唤醒听众对传统艺术记忆的同时,引导人们从生活美学层面体会宋韵生活之精致,从艺术审美层面品味宋韵文化之风雅。
群舞《故事新篇》(项目负责人黄德俊)
舞蹈《故事新篇》独特地呈现鲁迅精神世界,塑精神勇士。以五人舞形式,融合鲁迅及其笔下祥林嫂、孔乙己等人物。舞台上,借道具构建空间,人物互动交织。书写动作深刻刻画鲁迅,深入挖掘“人学”素材精神力。尾声时,人物宛如新生,他们不再是文学角色,更像是新时代幸福的缩影。这不仅是简单的人物融合,而是从“人学”高度对鲁迅作品内涵的挖掘,是将文学人物置于新时代语境下的升华,赋予其新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