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烈日炎炎,40度的高温阻不住浙音师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热情,艰苦的条件挡不了浙音师生助力脱贫攻坚的步伐。近日,由学院16名师生组成的“践行两学一做,传承焦裕禄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兰考县堌阳镇,深入开展以红色传承、创业调研、关爱支教、文化扶贫、艺术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乐器产业谋发展,文化扶贫助攻坚
7月7日,学院师生考察了堌阳镇群创产业园——徐场民族乐器村,并深入乐器制造企业,详细了解当地乐器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走访调研,同学们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从事民族乐器制作及其周边行业,当年焦裕禄同志为了治沙而栽种的泡桐树,如今成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乐器制造及木制品加工现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师生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堌阳镇的民族乐器产业品种多样,结构完整,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需要正视的是,当地企业在乐器制作工艺、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高端产品研发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学院师生结合专业优势,为当地群众开展艺术培训,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青少年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学习并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使做乐器的人也能懂音乐,这样不仅可弥补当地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文化扶贫助力,还可以拓展增收领域、培养艺术人才、推广乐器品牌,逐步形成民族乐器产业“产、学、研”一条龙发展的新路径,以艺术培训为契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泡桐花开凤凰来,焦裕禄精神代代传
7月11日起,实践团师生携手堌阳镇政府联袂打造的“泡桐花开”青少年暑期公益课堂正式开课。本次公益活动旨在结合浙音学生的专业优势,为当地青少年普及音乐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据了解,当地虽是民族乐器制作的集散地,但民乐教师比较匮乏,大多数人只会做不会弹,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学会一门乐器,但苦于没有老师给予专业的指导。根据这一情况,学院团委精心组织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此次活动共设置五门课程,包括古筝演奏、乐理视唱、红歌教唱、音乐赏析、舞蹈表演等。依据授课对象的年龄段分为8个班级,分别安排相应的老师进行指导,根据青少年音乐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行小班化教学,授课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努力为当地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助推兰考脱贫攻坚出一份力。在课余时间,实践团还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影片《焦裕禄》,重温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学习焦裕禄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贵品格,使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播种音乐小梦想,构建文化大舞台
在近两周的培训过程中,青少年们热情高涨、乐此不疲,虽然他们大多并无音乐基础与舞台经验,但学习能力都很强,乐感也不错。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培训还有一群妈妈级的学员,她们都是自发来参加培训的基层文化员,希望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提升艺术素养。她们年龄大,学起来比较吃力,但每次上课都会早早的来到教室练习,一有机会就向老师请教,学习态度和热情丝毫不比青少年逊色。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班级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教学成果,陆续排演了古筝合奏《沧海一声笑》《北京的金山上》《彩云追月》齐唱《只怕不抵抗》《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闪闪》合唱《卢沟桥》《感恩的心》舞蹈《最好的未来》《小鸡小鸡》等节目。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之下,实践团师生精心组织,紧张排演,分别于17日和20日在当地开展了两场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文艺汇演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累计有1000多名群众自发观看了汇报演出。
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也培养了青少年学习艺术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同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憧憬着未来可以走向更宽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