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由文化部外联局和浙江省文化厅合作举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首届“意会中国”——“一带一路”艺术大师工作坊文化交流活动划上圆满句号。来自埃及、约旦、立陶宛、塞尔维亚、黎巴嫩、斯洛伐克、苏丹、捷克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1位艺术家在浙音度过了一段多彩而美好的时光。
曲终人不散。短短的10天里,8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在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现代音乐殿堂内相互交流、学习与借鉴。他们观摩了学院教学成果,开展中国音乐舞蹈的体验学习,亲自教授学生们具有本国文化艺术特色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知识,还参加文化采风活动,深度了解中国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课堂上,艺术家们欣赏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舞蹈,品味了古韵悠扬的国乐芬芳,聆听了悦耳动听的室内乐章。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将本国的艺术精髓传递到中国,也希望能把中国的音乐、舞蹈艺术精华和和平友谊带回去。艺术家们还表示,对参与艺术交流创作活动抱有极大兴趣,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常来中国交流演出。
闭幕式上,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向艺术家们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来自黎巴嫩的音乐家伊斯比尔将享有“中东乐器之王”美誉的传统乐器乌德琴赠予浙江音乐学院,负责人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回赠给伊斯比尔。“希望双方能传承‘意会中国’品牌精神,继续将艺术大师工作坊打造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精品项目。”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表示。
舞台上,艺术家们与浙音学子合作完成了项目展演。他们结合个人特点和本国民族特色,创编了或现代、或民族、或前卫的舞蹈佳作,演奏了具有异域风情的音乐作品,还演唱了别有韵味的动听歌曲。他们前沿大胆的创意和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让同台演出的浙音学子们受益匪浅。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文化交流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9年起,文化部“意会中国”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为进一步打造该品牌,文化部自今年起,将连续举办5年“意会中国”——“一带一路”艺术大师工作坊,旨在借助音乐与舞蹈这两种无国界的艺术语言,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借鉴,拉近沿线各国民众间的距离,增强亲近感,进一步传承丝路精神,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文明互鉴。
新闻来源:http://epaper.ccdy.cn/html/2017-06/06/content_204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