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学院圆满落幕

编辑:zhoujiali 来源:音乐学系 作者:音乐学系 时间:2019-10-22 人气:

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浙江音乐学院主办,华夏乐府(筹)、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全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院隆重举行。学院副院长杨九华教授,中国音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华夏乐府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合作交流部主任吴南先生,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联合UIC联合学院、全人教育中心周纯一教授,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院、粤剧传承研究中心梁宝华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萧梅教授,长三角非物质文化研究院黄大同教授,音乐学系负责人及来自全国各地关注非遗的学者、传承人、教师、社会团体、媒体等255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的开幕式。

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共举行了2场主旨发言、9场分会场发言、分会场观察者发言、1场非遗音乐会、1次圆桌论坛、1次福建南音推介交流、1次纪录片观影活动,并围绕“非遗”传承人现状与后续人才培养,民间机构、班社与社区传承,节庆、文创、影视与新媒体传播,乐府、礼乐与文人音乐传承,国家艺术基金传统音乐人才培训,高校传承基地与中小学传承建设,高校传统音乐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7个议题展开讨论。大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开了研讨,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非遗音乐展演进行了观摩,在理性和感性的碰撞中共同为非遗音乐的传承保护贡献力量。

19日晚,非遗展演音乐会在现代音乐厅隆重上演,全场座无虚席。浙派古琴、福建南音、小热昏、花儿、临海词调、鄂伦春族原生态民歌、秦腔、山东琴书、评剧、哈尼族多声部合唱依次上演,为大家带来了中华民族极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展演。观众不仅被丰富而多样的传统音乐所震撼,更为非遗传承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所感动。对学院师生来说,这也是一次生动而鲜活的爱国教育和初心教育。

20日下午的“圆桌论坛: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活动,邀请了著名学者黄大同教授主持,郑中教授、杨红教授、张应华教授、刘晓津教授,以及非遗传承人周志华、关金芳、罗会芹、陈习娘作为代表出席了圆桌论坛,大家从自身不同的角色、身份和看待非遗的视角出发,展开具体的交流和研讨,真正实现了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对话,以及传承主体和研究主体的交流,使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高潮。

闭幕式上,杨九华表示,本次研讨会有着开辟新篇章的重大意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通过大会主旨发言、分论坛观者发言、圆桌论坛和非遗展演等多个环节,热烈研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建设、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及后续人才培养等诸多热点话题。专家学者发表的论述见解独到,从具体事实出发又不失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在热烈讨论中碰撞出珍贵的艺术花火。希望学院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加强交流合作,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建设。

谢嘉幸教授表示,一种文化的生命如果还在延续,那么它的精神求索是不会停止的。华夏乐府的根本任务是铸魂循脉,将像珍珠般散落的非遗项目,用中华文化的魂脉重新将其串起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保护者,要在新世纪中担负使命,不忘初心,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