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青年力量”为主题的“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公开课。此次公开课旨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均寅,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李俊,以及团委、人文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参加教学观摩。王均寅作点评发言。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都市的街巷已灯影婆娑,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公开课上,在教师的布置引领下,学生们用歌声忆往昔峥嵘岁月,用旋律奏响时代精神。随后,课程负责人丁俊华同学院教师汪昌博、吴涤就文化自信开展导学和交流。丁俊华阐述了文化的意义,并表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青年更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时代抒怀,为人民而歌。汪昌博就“青年为何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了《从柏林到杭州,因文化而自信》的主题交流,以“认同”这一关键词贯穿讲述了他的艺术之路、成长之路、文化自信自觉之路;吴涤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作了题为《新时代文艺作品创作中文化自信的融合体现与创新实践》的主题交流,以《彩带献北京》《青瓷》《使命》作品为例,阐释了如何传承并发展中国文化。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助力学院“打造有灵魂的艺术院校,培养有信仰的艺术人才,创作有温度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