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汪申申受邀在我院音乐学系举行题为《贝多芬在中国》的学术讲座,从相关著作、作品演出、中国学者的评论及核心价值4个方面阐述贝多芬及其音乐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展现了中国学者认识、理解、分析、研究贝多芬及其音乐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揭示贝多芬音乐的精神内核。
在讲座中,汪申申指出,“贝多芬在中国”的话题最早由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提出,随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迄今为止,国内学者有关贝多芬专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他追溯和梳理了贝多芬作品在中国的上演情况,并将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情况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贝多芬音乐之所以有价值,一是开创了用音乐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表达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情感领域的新天地;二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将音乐中的理性、逻辑性因素发展到极致;三是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彰显独特个性,流露真挚情感。最后,他对中国学者研究西方音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国学者在努力探寻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但仍需要持续不断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