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超越语言与文字之外“美”的另一种表达,12月12日和15日晚,我院舞蹈系中国古典舞专场、浙江民间舞蹈原创作品集在学院舞蹈剧场火热上演。舞蹈系的同学们用曼妙的舞姿与精妙绝伦的表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12日上演的中国古典舞专场以汉唐古典舞为主, 融合了各个时期的舞蹈特色。两脚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的《踏歌》,表现了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特色;以“旋”和“转”为特点的《小胡旋》,展现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形式;长袖细腰、塌腰撅臀、含胸屈膝、行步流畅的《浣纱》,在越女们舞动的轻盈白沙间,宛若仙境的浣纱江畔;宋代宫廷舞蹈《玉兔浑脱》,采用宋代词人陆放翁的配乐吟唱为舞曲,渲染出端庄秀丽清淡优雅的气氛;轻松诙谐的《戍卒乐》,颠覆了秦始皇兵马俑军容整肃的形象,表现出秦卒在战事处于喘息时间里自得其乐的场面;依据汉代出土的乐舞佣和汉画砖上舞姿形象的《汉舞姬》,表现了一群妙丽善舞的宫廷舞姬在练习舞技时的曼妙舞姿;根据历史“秦王破阵乐”编创的《小破阵乐》,既保留了唐太宗李世民破阵的精神,又表现了戎装女子的飒爽英姿和秀媚;具有先秦楚舞折腰特点的《楚腰》,表现了先秦时代朴拙的舞风、坦荡狂放的巫女神韵和不同于后世的秀丽妩媚;以诗经为创作素材的《在水一方》,塑造了一群隐约行走在芦苇中的女子的艺术形象,营造了婉约、雅致的意境;踏盘踏鼓、边歌边舞的《相和歌》,彰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汉代博大、宏放、古拙的审美韵味。
15日上演的浙江民间舞原创作品集融合了浙江各地民间舞蹈形式,是对非遗舞蹈形式的大胆创新。一笠一行、禅意山水的《浔山行》,以“禅”体验生活、以“禅”观照自我内心的修行;花鼓声声、轻移莲步的《水乡花鼓》,时而飞舞,时而旋转,时而簇拥,犹如一幅“柔似水,美如花”的嘉善水乡画卷;取材自浙江富阳非遗民间舞蹈“龙门跳魁星”《魁心》,丑容浮于面,心立鳌头上,是非真假皆幻影,普济苍生为真魁;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的《雨初语茉》,深深浅浅、兜兜转转间少女的身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如同细雨中绽放的茉莉不谙、不灼;舞蹈风趣诙谐,舞姿粗犷的《大奏鼓》,表现渔民们在出海前祭祀神明,祈求丰收平安,也反映出渔民们满载而归的欢乐心情;画面唯美、节奏轻快的《梦蝶飞舞》,反映了浙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承载着浓浓的乡愁的《碇步桥水清悠悠》,表现一群女子带着浓浓的爱与情怀,始终守候在碇步桥上等待亲人归来;运用畲族的坐蹲步、游荡步、手势的《山哈女》,穿着美丽的嫁衣在山间幸福快乐舞蹈,表现了山哈姑娘出嫁前羞涩以及期待的心情;改编自浙江余杭民间竞技类项目的《滚灯》,吸取滚灯当中的“滚”、“举”、“抛”、“甩”等一系列动作,使舞蹈同时具备民间滚灯的高超技艺又有着舞蹈形式特有的艺术美。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皆融于舞,“山林”之空与“乡野”之闹并行于蹈。两场舞台推广项目向观众们展示了多个经典的中国古典舞蹈作品和带有浓厚浙江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加深了观众对舞蹈的理解。为了让观众们看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出,舞蹈系师生牺牲休息时间,夜以继夜地排练,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得到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