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浙江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之间的缘分。
电梯门打开,来人一脸惊喜地打招呼,“王院长,好久不见。”
这是一场老同事之间的偶遇。电梯外的人是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5年前,他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任副院长。向他问好的是一位上海音乐学院教师,那天专程到杭州参会交流。
浙江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4年,尚处在筹备阶段时,浙江有关部门三赴上海,邀请上海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孟东兼任筹建时期的浙江音乐学院院长一职。2016年至2019年9月,在教育部正式批复浙江音乐学院成立后的时间里,院长一职始终缺席以待。
“上海和杭州同处长三角地区,距离很近,互动频繁,因此我非常了解浙江音乐学院的筹建过程。”王瑞说,此前,他曾向浙江音乐学院负责筹建工作的领导建议,新建院校如果在体制机制方面有所创新,可以避免重复模仿传统院校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学校快速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5月,在安徽芜湖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和浙江的领导商议,把王瑞从上海调到浙江。2019年9月,王瑞正式调任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续写了浙江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之间的缘分。
今天是5月8日,浙江音乐学院迎来成立8周年校庆日。这是浙江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也是我国第十所音乐学院。
这几年,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沪苏浙皖人才跨行政区划的交流日趋频繁,跨省、跨市的干部调动也愈发自然和常见,“很荣幸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份子”,王瑞如是说。
王瑞近照。受访者供图
改革创新没有起跑线
如果从空中俯瞰,浙江音乐学院好像是一台西洋与民乐合奏的演出现场——
体育馆俨然手风琴风箱,图书馆就像一架三角钢琴,钟楼状似一把竖琴,食堂则像一架古筝。一条乐章大道,宛如五线谱,自西向东,横贯校园,走入其中的行人,成了一颗颗跳跃的音符。
浙江音乐学院校园共占地602亩,被誉为全世界校园面积最大最美丽的音乐学院。学院共有钢琴一千余台,琴房有935间,各类剧场、音乐厅和演播厅共9个,排练厅104间,硬件设备配备一流。不过大学只有“大楼”远远不够。
初到浙江音乐学院,王瑞提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发展策略,要敢于面对和破解新学校老问题,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没有起跑线,谁觉悟谁先行。因此,他走马上任后,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构现代大学制度,努力把新建院校时间短的劣势转化为后发先至、后来居上的优势。
2020年6月,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浙江音乐学院成立了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室内乐学院、歌剧学院与合唱学院,建构“五大学院”人才培养新机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培养标准和规范,打破惯性、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瑞介绍,“五大学院”面向海内外招生,学员通过自愿报名、专业选拔考核择优录取,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或是已经进入职业生涯的青年演奏员,都可以报名。
“五大学院”打破学科和院系设置的界限,实行艺术总监负责制,引聘国内外一流的音乐家担任艺术总监。同时采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系统性地规划设计和强化实践教学,学员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与学分后,获得由浙江音乐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王瑞认为,浙江音乐学院成立的五大学院,综合了高校和专业院团的优势,打通人才供需链的“最后一公里”。“五大学院强调实践性,不同风格和曲目的音乐会就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与考核,日常会加强对乐队合奏意识以及作品困难片段的专门训练,学员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化素养显著增强,毕业后能基本适应职业院团的工作需要。”
检验办学成果的机会很快来了。今年4月11日,浙江音乐学院民族乐队学院组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到北京国家大剧院,参加第二届“国乐之春”民族音乐节,各大音乐院校和国内一流民族乐团在同一个平台演出,浙江音乐学院学生的整体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充分认可。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等国际一流院校来浙江音乐学院交流,与乐团合作后,也主动邀请学生到美国参加演出。
有人说,这几年浙江音乐学院的发展势头迅猛,显现出一种整体规划和战略,在4年多的时间里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科研机制和平台,先后建立了音乐学研究所、舞蹈学研究所、戏剧学研究所、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艺术与文化高等研究院以及26个艺术科研与创作中心,获批音乐人工智能处理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等,凝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已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科研平台好各类项目立项数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2023年11月,浙江音乐学院的创新举措再次引起同行关注,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独立建制的艺术指导教学部和合作钢琴艺术中心,对艺术指导教学和合作钢琴艺术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此外,正在筹建中的国际电子声学音乐中心对标当前国际一流标准,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揭牌。
“不谋求‘弯道超车’,而要‘横空出世’。”王瑞说。
浙江音乐学院歌剧学院的演出现场。
大学要有大师和大平台
3月26日,正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的节骨眼,浙江音乐学院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长林宏鸣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今年报考高研院的学生人数达三位数,三分之一考分过国家线。”最终录取名额只有16个。
2021年5月,浙江音乐学院在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艺术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思维,不走寻常路,成立了全国首家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集研究生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智库建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当年即开始招生,现在每年报考人数翻倍。
从招录比来看,浙江音乐学院已经成为最热门的音乐院校之一。
秘诀是什么?王瑞认为,“大学的关键在于大师,并且把每个人的正能量和主观能动性充分的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战略”,是王瑞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他认为现代化的人才应具有“发展三力”,即战略规划力、战役组织力、战术执行力,战略规划确定之后,战役组织和战术执行就有方向。”
浙江音乐学院筹建阶段,通过划转一批、选调一批、招聘一批、引进一批等方式,实现了基础教师队伍的组建,但高层次高水平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是“稀缺资源”,近年来,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学科专业领军人成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林宏鸣是王瑞任院长后引进的人才之一。到浙江音乐学院就职前,林宏鸣艺术管理工作经历丰富,曾在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歌剧院工作,通过构建以演出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大幅提升文艺院团收入水平,后又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任总经理。2017年,林宏鸣被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后进入上海大歌剧院筹备组担任艺术节目规划设计负责人。
王瑞和林宏鸣经过多次深入探讨,长时间沟通,达成共识,不去复制一个艺术管理系,不办本科,直接开展研究生研究。“艺术管理做的是‘拾贝者’的工作,艺术管理要把散落的珍珠组织串联起来,串成美丽的项链。”
林宏鸣牵线搭桥,为浙江音乐学院带来更多资源。研究院成立后,与巴黎索邦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以及巴黎爱乐音乐厅等国际知名演艺机构建立长期的教学研究关系。巴黎索邦大学艺术管理系主任,也是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在林宏鸣邀请下,每年到浙江音乐学院授课,打破大学课堂一周一到两次的常规安排,一次授课32课时。
王瑞引进的人才名单还能拉出长长一串:小提琴家宁峰、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钢琴家兼艺术指导罗蒙
“人才,为我所用,不一定为我所有。”王瑞说。
王瑞近照。受访者供图
打造长三角文化品牌
王瑞仍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随着人才交流愈发频繁,这是音乐教育领域自然发生的一体化实践。
不过,如何把各地探索融合起来,在长三角形成打造文化品牌的合力?更深层次的机制仍在探索。
2020年12月,“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在上海成立。今年4月9日,“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校院长会议”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召开,来自长三角区域的16家音乐院校、机构齐聚于此,一同探讨和交流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的发展大计。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应成为最具创新力、最国际化、最繁荣的文化高地。”王瑞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核是机制一体化。
浙江省内,浙江音乐学院已承担起文化浙江的建设任务,打造一系列文化艺术品牌——
杭州现代音乐节已连续举办3届,在现代艺术中展现城市的开放和包容;与浙江的电影产业相呼应,去年5月,浙江国际电影音乐节在杭州举办;6月,浙江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弦乐学会在杭州举办国际弦乐艺术节;10月,浙江音乐学院首届国际电子音乐节的举办真正获得巨大成功。
另外,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已举办到第五届,浙江音乐学院年年参与,期间推出几十场艺术演出。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学院院长论坛也已召开了四届,浙江音乐学院是论坛发起院校之一。
音乐的市场化道路在浙江音乐学院也有探索。距离学校几百米,坐落着以“艺术+产业”为定位的艺创小镇。浙江音乐学院正在牵线搭桥,计划让一家为央视春晚、亚运会、奥运会等提供音响设备的公司成立研究院,把研发中心和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放在艺创小镇。
目前,艺创小镇汇聚各类文创企业3000余家,拥有省级以上人才75名、中高级职称人才1200余名,引进众多国家级艺术大师、海内外人才落户创业,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200余场,先后获得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国家级视听创新创业基地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3项。
现在,浙江音乐学院内已形成基本共识,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综合实力与传统名校进行对话,成为彼此尊重的“战略伙伴”。
“浙江音乐学院的发展是万事俱备,不等东风,必须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创新和开放办学,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王瑞还和初到杭州时一样,饱含热情、充满干劲。
新闻来源: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