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八秒”十年 为梦高歌

编辑:zhoujiali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时间:2019-08-22 人气:

813日凌晨,鄂尔多斯到杭州的飞机刚刚着陆,浙江音乐学院“八秒”合唱团创始人阎宝林急着赶回浙江音乐学院。这些天远在2019鄂尔多斯草原丝路合唱节的他,早已归心似箭。可惜,赶到学校的时候,2019届学生的告别仪式已经结束了,“八秒”的孩子们也纷纷离校了。但是阎宝林相信,即便来不及说再见,未来也会重逢。“‘八秒’合唱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今天你因‘八秒’而收获,明朝‘八秒’因你而自豪!”

88日晚,“八秒”合唱团登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八秒十载”建团十周年暨中国无伴奏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庆祝“八秒”十年来耕耘取得的丰硕成果。十年之间,这个来自浙江的天籁之团已经三度登上了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

让民族音乐绽放新时代的芬芳

20148月,“八秒”合唱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第六届八月合唱节,献演 “来自学霸的歌声”音乐会。三个多小时的专场,囊括了古今中外经典之作。当晚的门票早已一抢而空,黄牛票已经炒到了1000元。演出至今,国家大剧院官网上的音乐会点击量近50万次。

时隔不到半年,“八秒”合唱团重返国家大剧院,献唱“天风地歌——徐坚强无伴奏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这一夜的压轴大戏是为微电影《蓝柳》配乐的同名无伴奏现代合唱作品,“八秒”成为演唱该作品的首个中国合唱团队。

这个夏天,十年的“八秒”合唱团第三次站上国际大剧院的舞台。这一次,三分之二的作品将在这里迎来世界首演。艺术总监阎宝林内心有些忐忑,又是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专场,但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往往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这么多新作品,观众按理是坐不住的。但是没想到,演出终了,全场沸腾,鼓掌高呼。

“敢为人先、精益求精、你无我有、你有我优” 是“八秒”十年来的胆识和魄力。除了戏曲、古诗词、民歌、现代作品,“八秒”合唱团还分别与我国著名竹笛演奏家杜如松教授、青年二胡演奏家孔艳艳共同演绎合唱与竹笛、二胡的交响性对话。而且,本场音乐会涉及山西、陕北、扬州、甘肃等地区以及苗族、壮族、彝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侗族、阿细族等多民族的作品风格,“八秒”均用当地方言和本民族母语演唱。

为了彰显文化自信、共贺“八秒十载”,这次全省老中青作曲家们都铆足了劲,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合唱作品创作热情。“除了浙江省音协主席翁持更创作的《唤-歌与笛的倾诉》和浙师大青年作曲家刘健创作的《江河泪》,还有浙江省艺校孙建国教授通过京剧折子戏的形式来编创合唱作品《卖水》,以及姜一民创作的《无词歌·赋格之声》。要知道,赋格作为声乐形式进行演绎尚属凤毛麟角,这对‘八秒’和浙江民乐创作又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谁说中国多声部合唱不行?阎宝林和“八秒”偏不认这个理!“如今,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告诉世界, ‘八秒’就是中国作曲家艺术创作的‘试金石’。”

“八秒”体系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八秒十载” ,除了建团十周年暨中国无伴奏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之外,还有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头戏——85日在浙音召开的“八秒”训练体系专家研讨会。中国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著名作曲家徐坚强、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小祥、浙江省音协主席翁持更等,国内合唱界响当当人物,几乎都来了。所有人都在现场发出这样的疑问——是怎样的训练方式和团队精神,使得“八秒”在团员不断流动及更迭的情况下,始终保持高水准并不断开拓新曲目?

20多首全场无伴奏、无中场、无提示的合唱作品一气呵成,太震撼了!到底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国家大剧院专场音乐会之后,连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孟卫东都惊叹,这样的音准、气息、节奏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阎宝林说,靠的就是吃苦耐劳、慎独自律的“八秒”精神,和气息之根、音准之本、节奏之趣、音色之变、力度之阶、速度之层、语言之美、风格之妙的“八秒”体系。

呼气40多秒,出气50多秒,奇迹是怎么诞生的呢?合唱团每周三晚上排练4个小时,每周六全天排练10个小时,从呼吸操到音色、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多样化的训练以及作品排练,每一项都是要勤下苦功的。阎宝林说,“再来一遍”,是每个成员在“八秒”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一个团队牺牲一次周末排练并不难,难的是十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的默默奉献。吃苦伴着吃亏,铸就了‘八秒’人的坚毅和辉煌。”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孩子们最强的战斗力

十年来,一件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感人事迹在“八秒”悄然发生。84日,“八秒”浙音十周年音乐会开始前半小时,2017级成员胡楚浩为团友去取服装,摔下单车导致骨折。他瞒着阎宝林撑完了三个多小时的演出。下台之时,脚已经肿得脱不下鞋了,第二天就动手术上石膏。2012年参加第七届世界合唱节(辛辛那提)锦标赛,刚下飞机不久的“八秒”抽到1号签,要在北京时间凌晨3点参赛。男生们上台前活活把自己掐醒,全身青一块紫一块,女生们则拿别针往自己身上扎,来保持清醒。

最令阎宝林无法忘怀的,是七年以前2010级成员黄家颖的母亲过世。“2012年大年初十,第三届全国大艺展决赛之前,我在为她整理头饰,发现她眼里有泪。本以为是作为领唱比赛紧张,没想到她向我提出请假,想回一趟温州。”再一细问,阎宝林才知道,黄家颖的母亲癌症病发要动手术。这一上手术台,可能再也下不来了。“我告诉家颖,母亲永远只有一个,而比赛年年都在发生。我命令她立即回家,并保持联系。然而,一直到第二天我都没有收到家颖的消息,我就猜到出事了。” 第三天,黄家颖给阎宝林发来一条微信:“阎老师,我再请一天假,等妈妈火化之后就赶回来。”没想到,连头七都没有守满,她就赶回杭州参加集训了。

阎宝林说,因为他们明白,“八秒”缺了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完整的。“不同于一般合唱团,为了让每个座位的观众都可以聆听每个声部平衡而完美的演唱,我们会根据每首歌的特点来排列队形。所以,任何声部少了一个人,都需要重新排列队形。”孩子们“舍小家为大家”、“识大体顾大局”,阎宝林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八秒十载”,十年内20多个优秀毕业生重返校园,甚至还有从美国赶回来的。“老八秒”们大多已走上工作岗位,其中不少已成为颇具经验的人民教师,这次回归让他们重拾了学生记忆与激情。

2012年起,“八秒”合唱团就从参赛型转向了展演型。“一个合唱团走进大众的视野和世界的目光,首先需要大赛的认可。我们在成立3年时,就获得了中国音乐最高荣誉金钟奖合唱金奖和世界冠军。在2016年,我们的全国巡演达到了24场。同一年,‘八秒’还担任了G20峰会《最忆是杭州》的合唱主体。”

眼下,阎宝林想得更多的,是让“八秒”代表“演唱的多样性,风格的多维性,表现文化的多元性,国内具有的引领性”走向世界。最近,“八秒”刚刚收到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的邀请,于明年赴纽约上演专场音乐会。这对一个中国学生合唱团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下一个十年,“八秒”必将迎来更华丽的绽放,更恢弘的未来。

新闻来源:https://mdaily.hangzhou.com.cn/hzrb/2019/08/22/article_detail_1_20190822A195.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