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由北京迅速蔓延至天津、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它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00年过去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恽鹏伟,云南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勇,中央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强,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院长助理黄喜雨,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支副书记、副主任张建化,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书记杨珂,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高卓等,请他们就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发扬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以及如何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艺术人才等问题展开讨论。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 散发时代光芒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青春不息,薪火相传。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进步青年肩负着对国家的历史责任,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作为精神追求,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塑造起具有时代光芒的民族精神。
2014年5月,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运动策源地北京大学对师生的讲话中指出:“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内容。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要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采访中多位艺术院校领导均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五四精神具体应涵盖以下内容:首先,要忠于祖国和人民。身处和平繁荣大环境下的现代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其次,要有鸿鹄之志。新时代的青年应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再次,要求真务学。广大青年应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最后,要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强调:“广大青年要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恽鹏伟指出,青年大学生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当下开展五四精神的研究,就是要精确地解读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探索在当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途径。”云南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勇在采访中表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对五四精神的研究,引导青年学深悟透、真信笃行,掌握青年,指引青年改造世界的行动。
中央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强认为:“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说,五四精神是与其非常契合的,高等教育面向的是青年群体,而五四精神呼吁大家冲破古老的、专制的、陈旧的制度与思想,从牢笼中解放出来。”青年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最具胆魄,朝气蓬勃,他们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因此,高校教育对其思想的引导至关重要。王强指出,任何教育的目的都含有让人们从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并向社会贡献新事物的期许,这就是创新。现在的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没有什么问题,有既定的培养方案和负责的教师引导。他认为,学生的观念要有一些新的改变,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径直向前。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主精神的驱动下发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精神已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而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五四精神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课堂教育和思想引导,教师将抽象理论概念与具体历史事实相结合,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五四精神,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主精神。因此,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不只是让学生正确认识那段历史,了解什么是五四精神及其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下五四精神的内涵,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
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元素就是爱国,折射出广大青年学子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当代青年要在深刻理解五四精神时代内涵的基础上,将此精神融入自身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中,担负时代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艺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通过相关活动引起当代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思想共鸣。
沈阳音乐学院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季,以及“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邀请共青团团歌的词作者胡宏伟将军,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学生讲授特殊团课;举办“强国一代有我在”追忆百年共青团史知识竞赛;“榜样青年筑梦青春”沈阳音乐学院第五届校园青春榜样评选;举办新时代五四精神团校培训班;校团委携手声乐歌剧系将五四运动以来优秀声乐作品以齐唱、合唱、重唱、独唱等艺术形式予以展现,并在辽宁高校、农村、部队等进行巡演。季惠斌在采访中表示:“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弘扬鲁艺的光荣传统,传承沈阳音乐学院红色基因——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青年一代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组织师生深入研究和学习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同时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团委、学生工作处在长春市南湖公园联合举办主题为“弘扬五四精神,书写青春华章”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火炬接力赛;“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快闪、学习五四精神主题班会、党课、团课、诗歌朗诵、微视频比赛等,有效弘扬了五四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云南艺术学院举办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来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其中包括“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团日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建校60周年演讲比赛,以及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晚会暨学校共青团工作表彰大会等。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校的坚定信念,引导他们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年奋发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年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办了第五届中华传统文化“青春使者”竞赛活动。本次活动有两个主题:“四十年,重走父母当年路”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年艺术学子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以梦为马,让优秀成为习惯,不负青春时光。作品展示环节,选手们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对主题的所思所感,作品以小见大、由家到国,体现出对五四精神的深刻认知。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书记杨珂认为,在培养艺术生的爱国精神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统一,传统艺术和时代创新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二,优化艺术生培育的校园环境: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向学生基层的辐射,将艺术生爱国精神教育作为重点;加强艺术生爱国精神培育工作队伍的建设。第三,增强艺术生爱国精神的针对性:增加专业学习中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比重,注重引导;将爱国精神培育教学内容与艺术专业建设有机契合;注重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实践学习活动,改进工作途径。第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多媒体渠道构建弘扬爱国创新精神的教育氛围;以主题观展、模范典型展示的形式推动感悟教育。学院组织了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如“建功立业新时代,不忘初心忆峥嵘”主题绘画创作、“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等,带领青少年学生重温革命历史,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革命历史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积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把革命先烈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支副书记、副主任张建化介绍,今年声乐歌剧系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岳庙、湖滨、象山青年公社快闪、“双馨奖”声乐比赛、“青春放歌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声歌娇子音乐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在中国梦的召唤下,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发展的行动力量,以五四精神作为引路明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遵循青年成长规律 培育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优势和弱点,引导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青年、服务青年,积极做好青年工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五四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高举科学的大旗,以先进的西方思想革除中国封建社会的糟粕部分,革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因此,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恽鹏伟在采访中表示:“要全面落实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功能,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他从三个育人角度进行了分析:一要发挥好课程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爱国主义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二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在校外依托红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等建立实践育人基地,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家国情怀。三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文艺作品创作,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对高校而言,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王强认为,现在社会有些重才不重人,所以教育要思考人本身应有的面貌,且这种面貌对其创造力有什么影响。“市场化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高校培养的专业型人才能否实现跨专业发展?一旦跨专业,如何从原来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实现改换门庭?显然,创造力是必须的。并且教育即引领,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要对其灵魂进行塑造,虽然这并不容易。”王强中肯地说。现代教育越来越专业化,人才培养愈发细分,但其前提应避免学生因陷在专业中而忽略自己作为人的误区。一般专业如此,艺术专业因其主体意识与创作的联系较为密切,似乎更乐观些,但也不乏有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杨珂认为,在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过程中,一要把握人才培养的内涵,即要培养具有崇高德行的人、有出众才学的人、有坚强担当的人、有高尚情怀的人。二要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基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根本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三要抓好人才培养的关键: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坚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坚持平和的人才培养心态。
如何在新时代用五四精神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是摆在艺术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晶表示,应该坚持用灵动的创意促进艺术创新,以唯美创作实现人生创业,并将五四精神融入“四创一体”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将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五四运动的进步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就是要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造就人格完整与艺术唯美相融合的专门人才;将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就是要倡导师生和谐共赢,共同实现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目标;将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攀登高峰的意志,创作出人民喜爱的精品佳作。
优化艺术类课程设置 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高等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与储备、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以及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季惠斌说,2018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一流大学建设之路,要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优化学科布局”,明确了学校办出行业特色的重要性,这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内涵建设,形成“双一流”建设合力,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大多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轻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在具体的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多以西方内容为主,这些现状对艺术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文化观。因此,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学科建设,提高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课程比重已刻不容缓。
张勇认为,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必须做好学科建设工作。他指出,要坚持学科规划、建设方案的爱国主义根子,体现改革创新的要求,立足于增强“四个自信”的底气,以此为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梯队的重要原则,提升学科建设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契合度,真正使学科建设能够统得起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方向,实践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艺术产业化是必由之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王强指出:“过去的教育更重视专业教育,即教育要使学生学习、掌握和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专业技能多用于社会工作,而工作之外还有生活,人们需要更宽的知识面、更高的鉴赏力来支持自身,远离生活的寡淡。正因为有这样的人类本身的追求,教育便在专业以外,有了人文方面知识注入的需要,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并使其更完美、更丰富。”高校中的艺术类课程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使他们在生活中的情绪更加丰满。而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还要涉及学术钻研,即在书法、绘画、舞蹈等专业本身以外,还应该进一步获取学术方面的支持。王强还指出,高校的相关课程应将先进的思想和理论结合实际并落于实处,教师应有层次、有技巧地向学生讲解国家如何取得相关成就。我们生活于中国,更应该关心国家,将个人荣辱与国家融为一体。他认为,创作更好的作品,给国家增添艺术气息,提升民众的鉴赏水平等,都是为人民服务。高校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引导,责无旁贷。
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目标渐趋合理,艺术教育愈加普及,由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但是,艺术教育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发展不均衡,还存在对艺术类课程价值与目标的片面理解等问题,导致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院长助理黄喜雨指出,首先,要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传承文化、提升精神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艺术教育成为完善人格、铸造灵魂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我国培养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强健体魄、坚定意志且积极乐观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将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第一,应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地体现在艺术教育中;第二,应突出师资力量这个核心,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聘请艺术团体的专家、学者承担艺术课程教学工作;第三,打好教材选编这个基础,真正形成以素质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为辅的艺术教学体系;第四,凸显创新教育这个要义,“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艺术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感受艺术、鉴赏艺术上,应重创新、重想象、重体验,为学生日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第五,搭建艺术活动这个平台,通过举办或参加艺术展演及交流活动,或定期邀请艺术界名家讲学等,不断营造人文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集聚民族发展力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采访中,季惠斌指出:“新时代的艺术人才培养,在注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要突出艺术教育的特殊性。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鲁艺’的红色光荣传统融入血脉、薪火相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拔尖艺术人才。第二,以内涵建设为核心,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对标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课程标准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协同推进,汇聚合力,营造本科教育中心地位的良好氛围。第三,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拓展实践教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繁荣民族音乐文化、服务人民为己任,通过田野采风、舞台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丰富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切实发挥实践基地作用,打造特色的实践教学品牌,持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青年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所依,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希望所在。张勇表示,学校教育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命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张勇还指出,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原则要贯穿人才的选拔、培养全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教育者本身首先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教材的选用要严格把控;最后,教学各环节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思政因子等。如此才能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落实在怎样培养人的具体实践上。
杨珂认为,要将课堂教育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一要通过课堂艺术教育强化德育,在艺术教育中坚持以德为先,将德育渗透、贯穿在艺术教育之中,将德育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二要通过个体艺术实践即主动式体验来强化德育效果。当然这两者之间往往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需要个体体验和参与,个体体验和参与更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
菏泽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高卓表示,培养新时期艺术人才,要聚焦立德树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体两翼三经四纬”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项主题内容,纵向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三个层次融合实施,横向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系统推进。这一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现代建构主义教育教学理念,契合校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际。
青年,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青年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各艺术院校一定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让他们理解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准当代中国青年运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五四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具有更深刻的内涵,而爱国、进步、科学、民主仍是其核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认同是对中国梦的集体共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重温五四精神,研究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c0VB10wI76ttK5qRapC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