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董卿来到浙江音乐学院讲述《朗读者》

编辑:juchengming 来源:杭州网 作者:张宇璐 汤亚琪 时间:2018-07-01 人气:

让文字的光芒照亮在更多人的心上

董卿成为浙江音乐学院“尽善讲堂”的第一位嘉宾 记者 张宇璐 摄

“是的!董卿来了!”这一周,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生群里不停重复着这句话。

这个六月,浙江音乐学院推出“尽善讲堂”,将定期邀请国内外艺术大师、文化大家、社会精英走进浙音,与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引导师生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名家大师身上汲取力量,锻造品格,树立自信。

6月29日晚上,“尽善讲堂”开课以来的第一位嘉宾——董卿,终于来了。这天,董卿特地穿了一条音符印花的连衣裙,讲堂的主题是:从《朗读者》看电视文化节目的创新与影响。

我在浙江生活了十年

大家都知道,董卿是中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在2017年,她担任制片人、主持人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广受赞誉,一举成为了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

节目播出期间,在杭州放置的“朗读亭”也一度大排长队。杭州人对读书的喜爱,董卿是知道的。

她回忆:“算上读书和工作的时间,我一共在浙江生活了十年。在杭州上学期间,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西湖边的三联书店,在那里,我也遇见了许多热爱阅读的人。所以这也是我今天来到浙江音乐学院,来到杭州的原因。”

让文字的光芒照亮在更多人的心上

董卿说:“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这件事情被淡忘,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但是在当今的时代,的确存在这个现象,我们似乎只记得24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在2005年到2015年,中国并没有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一夜爆红,也正是来自于这类节目长期的匮乏,让大家能够重新去体会那种美好的、庄重的情怀。”

从化身制作人的那一刻起,董卿就不得不开始“低头”,她说:“当初筹建节目之难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一开始,我每天跟着广告部的同事出去见客户、招商,掏心掏肺地说了半天,最后客户说:董卿,咱们合个影吧!”

而节目的制作,也让董卿突生了好几根白发。“两季的节目,我们一共请来了120多位嘉宾,但是实际上,我们共接触联系了600多位嘉宾;每一位嘉宾都在节目中带来一本读本,但我们的办公室里摞起了超过千本的书;大家看的一期节目有90分钟,但我们实际的录制时间超过900分钟……是这样的千辛万苦,才换来了这样的百转千回。”

“但当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凌晨还埋头于节目和读本中劳累、纠结时,只要在堆积如山的读本中,抽出一本来朗读,经常猝不及防就被打动了。所有的文字就像光芒一样照亮了我们,而我们做的,无非就是把这束光,照亮在更多人的心上。”

朗读者就像一块试金石

“在节目之初,我们就希望能让这个朗读节目引起观众的共情,希望能用现代人来还经典的魂。简单的说就是用现代人来读经典。”

选择什么人呢?最初,董卿和团队也有“偷懒”的想法——请当红明星,因为他们自带流量,并且有朗读的基础。但最终还是希望能选择与读本气质相符的、高而不冷的人。第一季第一期,他们就请了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董卿说:“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是唐诗、宋词、莎士比亚,离我们都如此遥远。但是朗读者就像一块试金石,只要有人格魅力的人,就能在这里散发光芒,所以节目的嘉宾便有了作家群、科学家群、‘老人群’。节目采用先访谈、后朗读的形式,是为了让观众能够通过嘉宾的经历来读懂故事。我们不惜破坏画面,也要让书本和文字直接出现在屏幕上,我们希望用这种变相阅读的方式,来强化文化概念。”

《朗读者》两季的节目,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近12亿,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突破10万的文章达到468篇,唤醒了许多人对朗读的喜爱。

董卿透露,在6月底,法国的一家公司将会把朗读者的模式推广到法国,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原创的电视节目真正向国外输出。

来源:杭州网http://hznews.hangzhou.com.cn/wenti/content/2018-07/01/content_7028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