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们见识了Rapper们如何把说话变成音乐。那么,噪音也可以变成美妙的音乐嘛?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这是电音玩家最擅长的事,只要巧妙地组合“噪音”,分分钟秒变劲爆的beat!
浙江音乐学院一个大二男生创作的电子乐《错音》就是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作品。他刚刚获得了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比赛第一名,而且还被推荐为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演出系列作品。
![](http://www.jgwolfelaw.com/www/attachment/20200106/91afb30c6ac743bf1b3a454c0556ee3b.jpg)
这几天,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2017年(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这个大赛前身是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
今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61所院校的176名参赛选手齐聚一堂,带来121件决赛作品,以赛会友,切磋交流,共享欢乐。决赛汇集了青年创作人才的创造力与智慧力,将音乐与科技高度融合,直观地呈现电子乐的独特魅力。
让人惊喜的是,今年有4个获奖作品被推荐为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演出系列作品,这是以往的9届比赛中都没有出现过的盛况。。浙江音乐学院侯智鹏作品《错音》和伍真、刘志良作品《悬空的琴音》,中国传媒学院盛聪尔作品《口无遮拦》,厦门理工大学张若琳作品《Aurora》有望登上国际舞台,向世界观众一展中国大学生的音乐创作才华。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以决赛答辩的形式,分计算机音乐(普通组:视频音乐+原创歌曲)、计算机音乐(普通组:原创音乐)、计算机音乐(专业组)三组进行。
经过专家评审的精心测评,共产生了三等奖30名,二等奖24名,一等奖7名,其中中国传媒学院盛聪尔作品《口无遮拦》,浙江音乐学院侯智鹏作品《错音》,浙江传媒大学仪入元、孟晋羽作品《梦,远方》,海军航空大学杜振恺、 张博恒、徐瑞作品《翱翔》,大连理工大学黄逸歆、杨运美、王晓惠作品《错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高嘉仪、于钧宇、成永哲作品《乌鸦》和江南大学李金颖、麦家燊、郝思正作品《The Blooming Sea -基于体感交互的响应式音画互动装置》获得一等奖。
此次比赛,浙江音乐学院共选送了6件作品参赛,均获得一、二、三等奖,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错音》这一作品更成为众人热捧的对象。该作品出自一个腼腆帅气的男孩侯智鹏之手。他是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大二的学生,即将进入大三。
侯智鹏采集了各种“噪音”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例如,乐器盒子的声音、弓摩擦谱架的声音、拉链的声音、钢琴琴弦的声音、铁皮的声音等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垃圾’声音,其实其本质并不是‘垃圾’,只是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而成为了‘错音’。我自主采样了一些声音素材,并通过声音组合、变形来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创作,我想告诉大家‘错音’并不烦躁,同样可以美妙动听。”
“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属于计算机领域最高级别、最具专业性的全国性比赛。能在比赛中获得荣誉,足以证明该学生已经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小夫在采访中说,“经过10年的积累,今年的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决赛和历届相比,学生总体水平直线升高,高水平作品越来越多。在评审过程中,我经常能看见作品的独特创意,像《错音》和《口无遮拦》这两个多媒体视频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我很欣赏,很有才华。”
新闻来源:http://www.thehour.cn/news/25592.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