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文化部主办,浙江省文化厅、浙江音乐学院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正在浙江音乐学院进行,活动将持续到8月25日结束。
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前身为“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创办于2002年,3年一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十几年来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民族乐器演奏人才,对我国的专业民族器乐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2015年的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工作中,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考虑,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项目以成果展示活动的形式予以保留。这项活动的参与对象涵盖本科、高职、中职等各层次民族器乐专业在校学生,突出一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从展示内容到组织形式都有着鲜明的教学属性。转型后民族乐器展示活动淡化了竞争和评比,更加注重专业交流、教学示范和成果展示,更加凸显了最初举办这一活动的初衷和本质。
本届展示活动延续了其在民乐教育界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共收到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计167所院校的1319个节目。经过专家组遴选,共有来自全国40个院校的129个节目入围现场展演。在活动的几天时间里,将举办1场欢迎音乐会、8场展示音乐会、1场综合汇报音乐会和4场专业教学示范课,这将是一次代表我国民族器乐目前教育水平和最新教学成果的高质量高规格的集中呈现。
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展示活动在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展示民族器乐各专业教学成果。此次展示活动分为独奏和小型民乐组合两方面内容。独奏在吹拉弹打四个专业大类下共设置了近20个乐器小项,是对民族器乐教学的一次全面检阅。在展示音乐会中,大家不仅能够看到竹笛、二胡、古筝、琵琶等学习人员较多的专业,也能看到古琴、管子、三弦、箜篌、大堂鼓等虽然从业人员较少但是特色突出的乐器演奏展示。展示活动以较为全面的展示内容,促进师生相互学习和切磋,给予青少年民乐学子更多的展示舞台,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和大众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二是重点突出专业教学示范的引领作用。此次展演期间,除了多场展示音乐会之外,首次设置了四场专业教学示范课。组委会特邀了我国民乐教育界的4位优秀专家,将专业课搬上舞台,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和指导。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突出本届民族乐器展示活动的教学交流属性和示范引导作用,让来参与演出和观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能得到更多的教益和收获。
三是积极扶持戏曲音乐的后备人才培养。为落实由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和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本次展示活动在民乐组合中首次增加了戏曲音乐合奏内容。戏曲音乐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和民族音乐艺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以此次政府搭建平台的活动为契机,通过对戏曲音乐演奏人才和作品的集中展示,引起社会和业内的高度关注,积极扶持戏曲音乐后备人才培养,努力促进戏曲音乐艺术传承和发展。
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转型后,特色更加鲜明,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交流更加充分,相信会对我国的民族器乐教育起到更加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新闻来源: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8/t20170822_1549067.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