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周报:从排演歌剧起步

编辑:zhoujiali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时间:2017-06-15 人气:

526日、27日,由浙江音乐学院师生制作、由学生担纲主演的青春版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分别在浙江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上演。这部为纪念建校一周年制作的经典歌剧,由唱功扎实、充满青春活力的专业学生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演绎出来,获得了非常热烈的反响与好评。

适当改编更接地气

从去年3月中旬选角至今,400多个日日夜夜,学生们刻苦地学习意大利语,听着原版歌剧、哼着经典唱段,穿梭于排练厅和寝室毫不懈怠,专业老师们也利用业余时间不遗余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家热情高涨。担任该剧总监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书记、执行主任王维平介绍,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运用了咏叹调、重唱形式的对唱以及合唱、齐唱等歌唱形式,表达了复杂的戏剧内容。全剧由声乐歌剧系的优秀学生担纲主演,每一幕均有一位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为了让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接受,剧组对其剧本作了一定的改动,在经典歌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将长段宣叙调改为口语化的中文台词,一些打油诗、方言甚至网络用语使这部喜歌剧更具幽默感,非常接地气;为了培养观众群体,采用公益演出送票的形式,两场演出的网络抢票都很火爆。

王维平教授表示,去年夏天呈现的音乐会版《费加罗的婚礼》获得了很好的反响,给了大家信心,在申报学院级的创作表演项目之后又得到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今年,该剧逐渐加入合唱、舞蹈,有了一些道具和布景。

“526日在本校成功演出后,27日又赴上海音乐学院演出,学生们压力很大,毕竟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四幕歌剧挑战极大。好在学生们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高规格的演出展现了歌剧表演的实力。王维平表示,对于一所刚成立一年的音乐学院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功排演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实属不易,后续剧组将与学校管弦乐队合作,将其打磨成更成熟的作品。

为中国原创歌剧储备人才

莫扎特的歌剧比较适合年轻学生。原剧有三个多小时,考虑到本地观众的接受程度,我们将其简化到两个多小时,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中西结合;演出时有中文字幕以及简要的台词和剧情介绍。该剧总策划、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歌剧系副书记兼副主任马亚囡表示,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克服了不少困难,比如,意大利语就是一个难点,特地请意大利语老师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把每一个词都翻译成中文,让学生弄懂每一个词的意思,每句歌词的语气也力求准确。

马亚囡深有感触地说,2013年她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期间,每天到大都会、百老汇看歌剧、音乐剧,那时她就希望以后在杭州就能看到本土音乐家独立制作、演出的经典歌剧——自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她在浙江十几年来只演过一次歌剧,全省也没有排演过整部西洋歌剧;希望杭州能够打造出类似百老汇的戏剧艺术一条街,每天有越剧、昆曲、音乐剧、歌剧上演,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到那里就业。作为专业教师,她希望通过排演西洋经典歌剧来锻炼学生,为将来排演中国优秀原创歌剧储备人才。

培养优秀的歌剧人才很困难,对于一所成立仅一年的新学校来说,更需要加倍努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给未来打基础。王维平教授举例,该系已将歌剧作为一门课程,设立一年打造一部简装版歌剧、三年打造一部精装版歌剧的目标;不久将成立歌剧艺术中心,整合学院所有的资源,包括表演、作曲和艺术管理等各专业;浙音将建立李叔同学院,聘请各学科的专家来遴选优秀学生,到本科三、四年级将这些优秀学生送到国外深造。   

王维平教授介绍,目前全系有12位美声教师、7位民族声乐教师、6位钢琴艺术指导老师,声部有些失衡,正在通过网络向全球招聘美声男高音、女高音教师,本月,招聘团队将赴乌克兰、白俄罗斯考察,希望能招聘到那里优秀的声乐教师。

新闻来源:http://mw.bjd.com.cn/jy/201706/07/t20170607_1106141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