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在美国留学期间,逢单簧管演奏家钱俊到访。一日晚餐席间,钱老师聊到自己正在准备个人专辑的录制,陈怡老师便推荐说:“秋筱是做电子音乐的,可以让她写一首单簧管与电子音乐收入到专辑中来。”一拍即合后,既开始了现在的《古戏新译》系列作品中第一首《武松打虎》的创作。
创作《古戏新译》并不是在作品初创时就有的想法,而是在连续创作了两部同类题材电子音乐作品之后,有兴又多创作了两首,遂即收录于一起,形成系列。这是一部我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各节选一个经典片段,即《武松打虎》、《大闹天宫》、《空城计》与《访妙玉乞红梅》,组合而成的系列电子音乐作品。
《武松打虎》的乐曲结构以原故事情节为基础,即武松出场——醉酒入冈——奋起打虎三段来还原经典,力求叙事性。力求音乐的叙事性,是我在以往的作品创作中从未特殊关注到的。一来是因为作品题材缘故,二来想是缘于以往总是在创作中刻意地去追求一些似乎很“玄”很“抽象”的音乐语言所导致的。考虑到这则故事中的亮点是醉酒打虎,音乐中便对醉酒与打虎给予了浓墨重彩。其中,单簧管以摇摆的节奏型吹奏醉酒步态,电子音乐通过打击乐素材与单簧管带有重音的同音重复与跑动音型来描写打虎场面。
《武松打虎》顺利录制后,再次应钱老师提议,又在中国猴年之际,我创作了另一首作品《大闹天宫》。该曲同样为电子音乐与单簧管而作,同时延续了《武松打虎》的音乐风格。这部作品中,我通过择取几个经典的故事场面来架构音乐,其中包括盗桃偷丹、诸神捉妖、大反天宫及五行山下镇妖猴。乐曲以激烈雄壮的鼓声加之单簧管的极高音区吹奏作为开篇,勾勒孙悟空的英雄形象。电子音乐部分随后出现中国吹管乐器的声音素材,这个声音同样出现在了结尾处,暗示出该故事的结局。开篇过后,乐曲急转为猴子偷桃的场面,这一部分是通过单簧管极短且急停的跑动音型结合电子音乐的打击乐声音素材来描写猴子的动作。
这两部作品都以描写激烈的打斗场面为主,又加之均为单簧管与电子音乐而作,因此在整体音乐音响风格上较为接近。不同的是,《武松打虎》的声音素材全部来自采样音源,而《大闹天宫》的大部分打击乐素材是由徐文嘉老师帮我录制的,而后我再对这些音响进行“二度创作”。
完成两部作品之后,偶然发现这已是分属四大名著里《水浒传》与《西游记》中的两个故事了,逐索性又挑选了另外两部——《三国演义》与《红楼梦》的经典桥段为其创作。有了武松和孙悟空的“打”与“闹,另外两则便要选择不同的风格。于是便有了《空城计》,即斗智,与描写具有佛家脱俗之美的妙玉——《访妙玉乞红梅》。
《空城计》的乐曲的开篇采用了京剧《空城计》的音乐元素,希望以一种“讲”的方式,通过熟知的京剧原声将听者带入至故事情境。在大军压敌的段落中,电子音乐通过厚重的音响效果结合具有压迫感的规整节奏型,表现出敌军不断逼近城门的紧张场面。如何通过音乐体现《空城计》中“虚而示虚,疑中生疑”的心理战让我费了一翻脑筋。思索良久,决定用“缓中有急,急中带缓”的方式来展现孔明城头抚琴智斗司马懿的桥段。这里的电子音乐部分以古琴音色为主,大提琴声部通过滑奏与拨奏来效仿古琴的音乐语汇。
《古戏新译》的第四首——《访妙玉乞红梅》的音乐音响风格与之前三部有着强烈的反差。这也是这部系列作品中惟一一首纯电子音乐作品。在《红楼梦》中选择以妙玉为主题进行创作,只因本人在金陵十二钗中,最喜爱这个人物。不如《黛玉葬花》、《晴雯撕扇》,《湘云酒酣》等这些经典片段,妙玉在红楼梦中为人所熟知的桥段并不多。思来想去,择“芦雪庵即景联诗”后,宝玉写诗落第被罚去向妙玉讨要红梅这段故事为背景,勾画妙玉。故此,便选了红楼梦中贾宝玉较为出彩的一首诗《访妙玉乞红梅》为曲名。整部作品的音乐音响风格以空灵为主,其中采用的声音素材种类并不多。不同种类的钟声寓意着妙玉的佛门身世。古琴表达着妙玉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人声的念白与唱道出了原著中关于这个人物的判词、诗、曲。其中,人声素材是贯穿全曲的主体声音材料。在念白部分,我采用普通话与越剧念白两者并行的方式,同时道出同一段词,形成节奏与韵律上的对比。在人声部分的创作过程中,帮我录制人声素材的金彩芳老师给了我诸多灵感。作品中除了在念白部分采用了越剧的念白方式,其他所有唱段都与越剧毫无关系。因此,对于从事越剧表演的金老师来说,我一直担心有点“难为”她了。但未想到的是,当我把这部分录制好的音响拿回工作室进行后期创作时,她的声音带给了我更多的对这个人物的想象和音乐灵感。这便是音乐演奏者与演唱者对一部作品最大的价值之一。
算起来,这四部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已近两年。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语言相结合,来表现中国的文化内容是我在此创作阶段里一直探寻的。在这个过程中,有辛合作的多位优秀表演者与设计者,更是为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有价值的灵感与经验。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T-W54cGNFlaeRtyNqBD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