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8日,“琴道神韵”系列——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二胡学术研讨会以及二胡学术讲座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该项活动由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举办,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本真演绎
4月15日晚,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琴道神韵”2017——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上汇聚老中青二胡演奏家,紧紧围绕“传统、戏曲和地方风格”这一核心主题,演奏了囊括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民族风格的17首二胡经典作品。其中很多曲目是演奏家的成名之作,也有许多是演奏家创作的,可谓是本真演绎。这场音乐会一票难求,音乐会开场前,还有许多在音乐厅门口等票的学生。
“传统”、“戏曲”是本场音乐会的突出亮点。在各位名家的演绎下,《豫乡行》、《月夜》、《弹乐》、《宝玉哭灵》、《山村小景》、《战马奔腾》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轮番亮相。当晚最为过瘾的要数返场,11位演奏家一起返场加演了《采茶舞曲》和《赛马》,大师云集的场面将观众的热情带动到极点。《采茶舞曲》极富浙江地方音乐特色,主办方的精心选曲更体现了其立足于浙江地方传统音乐特色,回归和发扬地方音乐风格的寻根之旅。音乐会在欢腾热烈的《赛马》齐奏声中落幕。
畅所欲言
4月16日上午,“琴道神韵”2017二胡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着“立足浙江地方传统音乐特色,挖掘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艺术”展开了深入讨论,畅谈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灵感的激发和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要正确处理好二胡艺术传承与创新、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基础技法演奏理念,深化教材系统化的建设,注重培养综合素养高、会演奏、会创作的“两栖”二胡艺术人才。在重视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更多“接传统、接地气、接百姓”的雅俗共赏的二胡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民族音乐的多层次文化需求。专家们强调,未来二胡艺术的发展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回归传统,以弘扬国粹精神、传承国乐艺术、培养音乐人才为重点,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民族音乐教育中,真正培养一批懂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的继承人,将我国的民族
音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除了音乐会、研讨会,学术讲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二胡艺术研究中心邀请了二胡名家陈耀星、刘长福、朱昌耀、宋飞等10位专家举办了包括《二胡音乐创作漫谈》、《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特点与技巧把握》、《时代旋律中的传统基因》、《中国音乐语言的诠释与技巧运用》等二胡专题讲座,让浙音学子足不出户就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各具特色的二胡音乐文化。
先继承 后传承
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作为二胡艺术中心主任,二胡演奏家许奕告诉记者:二胡艺术研究中心秉承着“建大楼、引大师、出大家”的理念与宗旨,集教学培养、艺术表演、科研学术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为一体,形成综合功能的发展平台,力求带动全省二胡专业学科发展,助力学院特色重点学科。“去年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成立时,也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今年活动的主题就是在去年研讨会上碰撞出来的。专家们畅所欲言,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许奕说,通过本次研讨会,基本上明年的主题也已经明确了。
作为全国专业艺术院校中惟一的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将围绕着“如何认识传统”、“如何认识民间”、“如何认识传承”开展研究。许奕希望青年教师以及学生们,用三个月的时间来消化、回味三天的活动,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最终将心里的声音转化成演奏的声音。
声音
“本次活动给全国艺术院校开了个好头,抓到了重点、找到了关键。”——二胡教育家刘长福
“这场音乐会体现了一种回归。本次的活动更是体现了接传统、接地气、接百姓。
——二胡教育家杨光熊
“这种音乐会很少见,当下的学生应该多听、多看、多分析。用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
——作曲家关铭
“本次活动,给我上了一课,我的收获也是巨大的。”
——二胡演奏家陈耀星
“本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二胡,二胡要关注作品,有了作品就有人,有了作品就有演奏法,有了作品就有时代。”
——作曲家卢竹音
“我们应该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艺高文化董事长蔡懿
“浙江音乐学院地处民族音乐最肥沃的土壤,应当重视越剧音乐、戏剧、民间音乐在二胡教学中的运用。”
——二胡演奏家朱昌耀
“本次活动,让我们在音乐会中听到了‘韵’,在学术研讨中看到了‘道’。”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竹笛演奏家杜如松
新闻来源:http://mw.bjd.com.cn/gz/201704/26/t20170426_11058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