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浙网:“八秒之声”合唱团巡演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

编辑:zhoujiali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时间:2016-11-15 人气:

一首欧洲早期复调音乐《奥尔加农》为序,“八秒之声”合唱团用天籁般的嗓音唱响了整个音乐厅。古老的乐章让观众沉醉其中,观众们仿佛踏入时光隧道,领略着千年前合唱的魅力。113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八秒之声”合唱团巡演项目结项汇报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来自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协合唱联盟、艺术专业院校及各省合唱协会的20余名音乐界专家、各级领导、与近千名观众观看了音乐会。

作为“八秒之声”全国巡演的最后一场,在阎宝林教授的指挥下,“八秒”合唱团精心演绎了14首风格迥异的无伴奏合唱作品,作品既有传统经典的完美解读,又有现代引领的精彩呈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首柳宗元词、戴于吾曲的《江曲》唱出了寒夜中孤独却又傲岸不屈的精气神。上半场的七首经典作品,前两首为中国古诗词合唱,《江雪》《游子吟》的先声夺人展示“八秒”精湛的演唱,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古韵之风。随后,演绎的《八骏赞》《畲族情歌》《卓噜》等五首中国民族合唱,作品运用了现代创作技法,通过特有民族音调,以丰富多变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完美再现了蒙、畲、藏、维、羌等多民族的文化。

下半场为微电影《蓝柳》现场无伴奏合唱配乐,可谓是本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创作运用了诸多中国戏曲元素,通过不同声部对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惟妙惟肖地模拟,讲述了一对有情人在封建体制下凄美的爱情故事。演唱时而哀叹、时而欢快、时而悲壮,无论是音准、泛调性的掌控还是速度、力度的张力,都显现了“八秒”极高的唱功。一首美国民谣改编而成的混声合唱《The Colorado Trail》,极具美国西部风情特征,安宁幽静、80多人演绎的阿拉贝拉《Parade Of The Wooden Soldiers》则体现出声部配合的默契和地道的流行时尚,以形象的体态语言呈现出梦境般的童话世界。巴伯的弦乐《AgnusDei》演唱颇见功力,音乐在弱声中结束,富裕梦幻般的遐想。“八秒”在演唱中,无论是弱声、气息、句法等技法的讲究,还是强声的运用,都达到了均衡的心灵震憾。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下,“八秒”合唱团又返场带了《牵手》《孤独的小羊羔》《 Im a train》等五首作品。作曲家刘晓耕说:“八秒的音乐会就是用合唱举办的世界文化博览会。”传统、流行、爵士,原生态、世界各地音乐的多维风格展示、多样音色变化、丰富队形变换、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给台下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作为“中国合唱新动向的代表”,“演唱的多样性,风格的多维性,表现文化的多元性,国内具有的引领性”是业内人士对“八秒”表现予以高度的概括。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资助下,“八秒之声”合唱团巡演项目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先后赴上海、江苏、山东、湖南、陕西、黑龙江以及省内各地演出21场,足迹数万公里,现场听众达两万有余。除聆听“八秒”的天籁之声,介绍“八秒”训练体系的讲座也穿插期间,影响之大、辐射面之广,真正实现了课题要求的共享共赢的传播交流目的。“八秒”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舞台上可视性、可听性极高的鲜活实效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魅力,引起国内外诸多合唱团队的积极模仿。

 “八秒之声”项目的全国巡演充分展示了专业性与群众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国际性与传播性统一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实现了用合唱诠释“核心价值”、讲述“中国故事”、提升“生活品质”、传“和谐理念”的价值意义。参赛型向展演型转化的“八秒”合唱团通过举办大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会,以展现学、以演促学、以讲兴学的同课异构,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合唱形式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进而达到广义的教育目的和深层的社会效应。

新闻来源:http://zj.qq.com/a/20161114/034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