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浙江:集越剧昆曲文戏武戏为一体 陈晓红表演艺术专场火爆上演

编辑:zhoujiali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时间:2016-09-08 人气:

现如今越剧也疯狂,越迷们上至外婆年纪,下至中小学生,为了心中的偶像,她们疯狂追星,可谓是铁打的“越粉”。824日、25日,中国婺剧院的门口被沪杭等地赶来的越剧迷们围得水泄不通,由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处、戏剧系主办,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协办的“筑梦路上”——陈晓红表演艺术专场在这里精彩上演,他们为了一睹偶像的艺术风采,早早汇聚于此,只希望能与偶像有近距离的接触。由陈晓红一直辅导的子越学堂公益培训班的小朋友也来到了现场,等待观看老师的精彩演出。

陈晓红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弟子,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文化部“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教师。陈晓红以文武兼备的艺术功底和细腻传神的表演功力,获得社会关注。这场专场演出以展示陈晓红在艺术道路上追辛求索过程为主要内容,集昆曲、越剧,文戏、武戏为一体,剧目包括越剧《红楼梦•焚稿》、昆曲《牡丹亭•寻梦》、越剧《班昭》片段和昆曲《扈家庄》。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陈晓红一出场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越剧《红楼梦》是王文娟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她把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演活了。作为王文娟弟子,陈晓红吸收了宗师的表演精髓,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塑造了一个颇有神韵的黛玉形象。她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挣扎于卧榻边,回忆自己短暂的一生与宝玉的万千情丝,将凝聚一生才华的诗稿与宝玉送的旧帕付之一炬。看着诗稿和诗帕在炉火中化为灰烬,黛玉含泪而逝。她演绎的黛玉弱柳扶风,一段悲凉的倾述,述说着她一生无尽的感慨。与陈晓红搭戏的是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教师金彩芳,两人的表演,场面凄美动人,感人至深,这般“万般恩情从此绝”的心境,渗透到观众的内心深处。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学习昆曲吸收昆曲的长处,有以利于弥补越剧的不足,陈晓红深知其中道理。她表示,越剧是一个多元化的舞台演出形式,样式的多元,表演的多元,要求她在传承越剧本体传统艺术的同时,多方面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一段《牡丹亭•寻梦》唱出了杜丽娘萌动怀春之情后的不尽酸楚,也唱出了她对昆曲古老艺术的无尽崇敬。


作为陈晓红的研究生毕业作品,越剧《班昭》讲述的是我国东汉时期博学高才的一位女史学家、文学家,为完成兄长班固遗著《汉书》,从14岁豆蔻年华到71岁耄耋之年,孤灯寒卷,寂寞坚守。此次演出中,陈晓红成功饰演了晚年的班昭,她一生不幸的感情生活和坚守书斋的心路历程,在演出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陈晓红唱出了肝肠寸段,也唱出了那份对文化事业矢志不渝的坚持和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


陈晓红文武兼备,表演细腻,善于刻画各种人物,在青衣、文武旦、小花旦、正旦等表演行当以及王派、吕派、傅派、张派等流派唱腔上均有较高造诣。舞台气质优雅,端庄大气,文武兼修,戏路宽广;嗓音音色清丽流畅而又浑厚有力,富有爆发力;善于用声音刻画人物,具有很强的唱腔、声音塑造能力;表演细腻生动,注重人物的内心体验,有“百变女郎”的美誉,被冠以“傲雪寒梅”的舞台表演风格。

作为全面开花的越剧演员,陈晓红在最后出场时,表演了昆曲《扈家庄》。这是一出独立的武戏,取材于《水浒传》,宋江因扈家庄女将扈三娘协助祝家庄与梁山泊为敌,便奉晁盖命令,率领梁山王英等攻打扈家庄,王英首先出战,被扈三娘生擒。陈晓红的表演动作洒脱、唱腔清亮,刚柔并济、英姿飒爽,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一片叫好。

婺剧院灯光通明,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疯狂的越剧迷们久久不愿离场。35年的戏曲表演艺术之路,她们一直陪伴在陈晓红的身边。从上海赶来的越剧迷对记者说,这四折题材各异的戏曲并没有全面展现她的水平,陈晓红是一个勤奋认真,无怨无悔追逐梦想的越剧演员,希望她能为越剧迷们带来更多演出,也希望她在浙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越剧演员。杭州越剧院的原同事们也到场观看演出,纷纷表示陈晓红一人饰演四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文有武,这种不断进取、挑战自己的精神,值得每位越剧人学习。

新闻来源:http://zj.sina.com.cn/edu/jyzx/2016-08-28/10552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