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什么是“现代舞”

编辑:zhoujiali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时间:2016-04-28 人气:

有人说,艺术是全世界的通用语。作为直接与人类精神世界产生联系的艺术,是最能跨越语言障碍进行对话的。

今年年初的一趟以色列之行,让我对这个问题的感触尤为深切。在2016年以色列欢乐春节活动演出内容里,有中国的钢琴、武术、杂技表演等。当中,国内某现代舞团的现代舞演出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在艺术舞蹈领域,在中国,人们比较熟知的有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现代舞这个舶来品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可中国的现代舞团来到了以色列这片土地,同样受到了以色列观众的青睐。

其实,具体到某一种艺术门类,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毫无障碍。而舞蹈,这种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或许更符合这个要求。换而言之,舞蹈,应该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开展文化交流障碍最少的艺术门类之一。

相较于其它艺术形式,以现代舞这种样式走进以色列,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欢迎。这就需要结合这个国度的具体国情。地处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虽在地理区域上属于亚洲,但文化方面更接近于欧洲。国民喜欢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对现代舞也具备一定的欣赏力。而以色列的现代舞发展水平比较高,有不少知名的现代舞者,在世界现代舞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对艺术的喜好和审美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方面是差异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情况之下,桥梁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在中以之间,现代舞扮演的,恰恰是桥梁的角色。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在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学会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外国人所熟悉的文化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如何学习好、使用好文化交流的世界语言?现代舞无疑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作为现代艺术之一,现代舞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上世纪30年代,舞蹈家吴晓邦从日本带回了现代舞,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的作品,在上海、重庆等地演出。40年代,舞蹈家戴爱莲回国,并与吴晓邦合作作品。在后来的日子里,因为种种原因,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衰微。改革开放后,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一些华人舞蹈家义务回到中国传播现代舞;北京舞蹈学院开办了现代舞试验班,并请来西方的现代舞专家上课;专业的现代舞团体也相继成立。时至如今,中国的现代舞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国内的现代舞蹈团体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座城市,他们的演出也频繁地在国内外的舞台上亮相。

近几年来,正在发生的一个大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方面开始关注现代舞,并积极地推动中国现代舞艺术的发展。就在这个月上旬,由文化部外联局、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以色列现代舞编导大师班在杭州举行。这一次,两位知名的以色列现代舞编舞大师被请到了中国,为来自中国各地的近一百名编导、演员授课。去探索去创造,尝试新的东西,个性化的表达。”“更大胆一些,没有唯一的答案,重在体验。课堂上,老师这样鼓励学员。短短的十天时间,以色列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接触到许多新的理念。

从事舞蹈研究已三十四年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亲身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去年给第一届大师班开过讲座的他,这次又来了。他将大师班的举办比喻成播种,有了播种,便能够推动新观念的普及。欧建平坦言,目前国内的现代舞作品总体质量还不是非常高。只有在扎实的根底上,才能创作出好的现代舞作品,没有无根之木。当然,中国的现代舞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靠大师班这种活动还远远不够,但这样的尝试总归是让人惊喜的,毕竟能走出国门去学习现代舞的舞蹈从业者仍是少数。

找准国与国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下最适合的桥梁开展文化交流,是最容易得到民众欢迎和接受的。中国现代舞的走出去引进来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坚守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传承、弘扬和传播;另一方面,也需要吸收当代文明及其他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以便于更好地走出去,更顺利地与世界对话。

 新闻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4OTIzOQ==&mid=2650795368&idx=2&sn=87f26d218a5284b4475c09b8727f7ad6&scene=23&srcid=

0428KybDvJxcV7F9N6caWAFC#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