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音乐学院(筹)声乐歌剧系成功举办了以“望象山?恋玉皇”为总冠名的第十三场音乐会。这一系列音乐会的举办,获得了校内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认可。这既是本系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的常态化体现,也充分地表达了全系师生对玉皇山校区的一种最深切的留恋以及对即将整体搬迁至象山新校区的热切期待。
借排练启发学生表演
在原创歌剧《雷雨》演出的当晚,两组学生演员轮流上台“飚戏”,观众大呼过瘾,而演员们则感觉没演够,他们在舞台上迸发出的激情与灵感,甚至发挥出一些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浙江音乐学院(筹)声乐歌剧系教授胡雁介绍,原创歌剧《雷雨》是著名作曲家孟卫东于1986年完成的毕业作品,他将曹禺先生的这部话剧名著首次改编为时长五十分钟的独幕歌剧,把主要的故事情节与戏剧冲突高度浓缩在一个场景里。
该剧的音乐具有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风格,伴奏很多是复调,比较难,二重唱有民族化旋律和复调写作,学生们刚开始还找不到调,经过一段时间排练适应后感觉好多了。
“该剧有六个主要角色,由声乐专业的优秀学生扮演,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难得的歌剧表演机会,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演唱水平和音色将演员分为两组:硕士研究生美声组和本科生民族声乐组。从识谱能力来说,研究生比本科生快一些,虽然本科三年级有歌剧表演课,但以排演歌剧片段为主,学生们之前还没有唱过整部歌剧的经历。经过排练过程中的大量训练,学生们进步都很快。”胡雁教授认为,不少学生本身的嗓音条件不错,但是不太会表演,“我把自己在东方歌舞团多年演出的舞台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还特别邀请了梅花奖得主,杭州越剧团副团长陈晓红来教学生们,她的表演功底非常深厚,不仅教台步 、身段,还从刻画人物心理方面深入、细腻地传授了许多表演经验,学生们受益匪浅。比如,演四凤的同学以前很害羞,唱歌时都不敢抬头,但是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训练,她在台上表现的很出色。”
“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咏叹调,我根据剧情发展与人物性格启发学生进入角色,情绪进去了,歌唱腔体也就随之打开了,用情绪带动歌唱腔体而不是机械地打开腔体,声音就更好听。”胡雁教授说,通过歌剧的排演,学生逐渐地达到了走着也能把歌唱好的要求了。
声乐本科学制或将扩至五年
“歌剧排演是非常好的舞台实践机会,我系也会尽量为学生们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加大艺术实践的力度,使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快速地成长起来。”浙江音乐学院(筹)声歌系筹建组负责人王维平教授表示,近些年来学校招收的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也吸收了一些新鲜血液,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提高。
王维平教授说,过去作为浙江音乐学院(筹)整体划转前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学科建设上一直是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要求来建设和发展的,作为以担任声乐表演方向声乐教学为主的声乐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师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任然坚持给学生每周开设两节声乐课。因此,本科生声乐教学的社会美誉度较好。在全国音乐舞蹈一级学科评比中,作为综合大学下的音乐学院,其排名位列包括九所专业音乐学院在内的第八位,可见,我们的办学成果和水平是不错的。”
浙江音乐学院筹备伊始,即与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借鉴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每学期邀请国内外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大师来校讲学,比如,我们聘请了获得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金奖获得者沈洋为我系“讲座教授”,每学期开展为期有一个多月的声乐大师班。
“我们还要不断向国内外各大音乐学院借鉴学科设置、教学与管理等方面有益的经验。”王维平教授认为,声乐表演专业本科四年制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下一步将会在教务部的统一部署下,启动五年制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声乐专业本科学习时间调整为五年。
他介绍,全校正在上下一心积极准备迎接八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前来评估验收,目前,学校根据“整合一批、引进一批、招聘一批、共享一批”的办法,在经过学校数轮招聘考核之后,声歌系教师队伍得到充实和壮大,包括声乐和艺术指导在内共有23名教师了,能够基本满足扩招以后的声乐教学需要。
(《音乐周报》2015年7月29日 A10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