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滔老师有个学生,毕业前曾来找他商量创业开版权公司。王滔老师说:“启动资金够吗?我可以帮你拉一些资金过来。”学生却回答:“家里给了足够的资金,我就是想跟你聊聊我的事业。”
王滔老师另外还有几个颇有名气的学生,比如单依纯、叶炫清、李凡一、胡子悦等。当单依纯需要选择签约的经纪公司时,她也来找了王滔老师述说困惑。王老师帮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最终提出了适合单依纯发展,也能为她所欣然接受的建议。
浙音附中流行演唱专业的高雅老师,也是王滔老师的研究生学生。当高雅老师在为附中学生量身定制专业学习方案时,也会时常找王滔老师商讨,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找准定位,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王滔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之间都建立起了这样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感的建立,一次许是偶然,二次或是运气,三次必是魅力。
王滔老师说:“我和学生之间并不是短暂的师生关系,而是想要成为能相处一辈子的朋友,对于我们来说,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是最重要的。”
信任感来自情感共鸣
而不是高昂课时费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来自于情感的共鸣,而高昂的课时费恰恰会破坏这种关系的建立。为此,王滔老师批评了目前存在的一种行业乱象——高昂的辅导课时费。
王老师说:“作为一个老师,动辄收学生几千块钱的课时费,几年下来多达数十万,等孩子毕业以后,你们还相不相处?不管你的学生是贫困生,还是富二代,老师就该上好自己的课,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曾经有个学生就曾对王老师直言不讳:“如果你像其他老师那样收费,我们今天就不会坐在一起聊这些了。”
那么,情感共鸣又来自哪里?王老师表示,有些共鸣恰恰来自于“争论”。
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课堂上,王老师让学生演唱某一首歌曲,有些学生会拒绝,而理由是“不喜欢”。这时,王老师就会“软硬兼施”,甚至是以“争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曲风。在争论中,两人对教学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最终都能达成一致的看法,让学生心服口服。
王老师谈到:“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重要的共性特点,不光专业好,还要具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这类学生一般都具备很高的情商,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都很好,也很有责任心,还有非常执着的音乐理想。”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不仅有自己的音乐审美,也有对于老师的衡量标准。一旦能和老师之间产生信任感,那么对于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个人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的。即使是“争论”式的交流,也往往是信任的一种表现。当学生不再信任老师,或者两者之间只存在交易,那么这种师生关系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给附中学生的一些建议
王滔老师虽是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副主任,但对浙音附中流行演唱专业的每个孩子他都很关注,说起这些学生也是如数家珍。
他提到:“我在和附中流行演唱老师交流时都会提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告诉他们该怎么去教,怎么去打造。”比如林同学,王老师认为如果他今后纯粹走偶像路线,那么可能会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建议在林同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吉他弹唱、keyboard弹唱和创作方面的训练,从而拓宽他的发展道路,拥有更高的站位。再比如张同学,王滔老师就曾和高雅老师建议,要在张同学的专业教学时增加一些欧美元素,提高艺术审美。
“这些孩子进入附中时年纪都还很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最后所形成的演唱风格和个人特色。”王老师认为,一个在进入附中表演青涩、不具备明显优势的学生,只要老师们用心去发掘、培养、打造,学生也愿意配合,并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学习能力,那么在师生的配合下,就能让这个学生提高自信心和专业能力,让学生享受舞台。而同样的,这两者之间,也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附中这两年流行演唱专业的学生升学情况非常好。
大咖名片
王滔
中国内地歌手、音乐制作人、主持人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
现任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副主任
王滔老师出生于杭州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母亲年轻时是名歌唱演员,外公是戏曲行家,外婆也曾经是野战军文工团和总政文工团的歌唱演员,主演过歌剧《白毛女》。
王滔从小便具有音乐天赋。五岁那年,爸爸为他买了一架钢琴,从此开始与音乐结缘。1995年,他考入杭师院音乐系主修音乐教育,2009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主修音乐学。
从2006年到2016年,王滔录制了《美丽A计划》、《我是大评委》、《我爱记歌词》、《正大综艺》、《爱唱才会赢》、《中国梦想秀》等几十档综艺节目。在《我爱记歌词》的舞台上,他还是领唱兼乐队键盘手。
2015年,他进入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担任副主任。如今的他,正享受着做老师的幸福。他说:“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就是一名老师。做了多年电视节目以后,再次回归到老师这个岗位,很放松也很享受。”